資訊官網委員會 康宏旭
我的祖先是義竹鄉東過村奇壯公支派,於2012年5月初,在南京開完公司的會後,趁著星期六休假,心中懷著無限的歡喜,轉往廈門市去尋根。幸好有義竹鄉西過村淳菁宗姐的幫忙,得到東瑤村下尾社聯繫資料,她的來台祖先離我們祖先所在地不遠,都是屬於同安縣十七都,隨著沿海生活的人口遷移中,目前祖先都住在廈門海滄東孚東瑤村下尾社。
我一出廈門機場,下尾社的宗親康玉超及康捷藝已在機場等候多時,我們像是多年不見的親友,在車上聊不完祖先的事,正分享非常起勁時,一轉眼,我們就到達下尾社霞文堂祖廟,霞文堂雖有歷史的痕跡,仍然屹立不搖庇佑著祖孫。
左右兩邊有文魁、武進,是由皇帝御賜,在門兩邊有出悌、入孝。但在文革時期,這些匾額及祖譜都被燒毁。
下尾社康氏祖先來源有二:
一由廈門古代入住海滄姓氏中,明確說明東瑶下尾康姓,是明朝時,從同安禾山康厝遷移而来(參考淳菁部落格)。
二由康亞本宗長口述,及根據同安縣文史資料,同安族人“本出光州固始”,南宋時家住龍海縣康厝林社的康氏五兄弟,在宋紹興年間,兵焚康厝林,康氏五兄為避兵剿,特以山為號,各路逃生,擇靜隱居,分別於:
龍海縣紫泥鎮可幕村(安山)
永春縣坑口村(鳳山)
同安縣豪山村-同安新民鎮禾山村(豪山)
翔安縣洪前村(箱山)
廈門市海滄區下尾社-原名霞美(霞山)
無論下尾社康姓祖先來自何處,奇壯公來台之前,我們祖先都已在下尾社(霞山)居住。從東過村康居旺主任委員得知,我們奇壯公在大陸父親為康仁義,聽大陸宗長說,大約清朝嘉慶年間,祖先論輩份排列為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在仁字輩有九位兄弟,但由於祖譜被燒毁,無法得知真實九位名字,只有等待大陸宗親們,能有更進一步的發現。
另外我說明我們祖籍源於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侯美堡十七都下尾社”,大陸宗長們說:「同安縣十七都就是在此地,而且只有下尾社這邊才有姓康的。」宗長們並更正我們祖籍應為,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十七都霞美堡下尾社”,可參考同安縣志中清朝末年的地理資料,且清朝的”都”比”堡”還大,康居旺叔公說:「可能是早期的祖先不認識字,沒有直接寫下文字或者寫錯,之後傳了好幾代後,台語發”霞”的相似諧音,變成了”侯”。」
大家泡茶聊天時,陸續有宗長們一一來到霞文堂,講述祖先歷史的典故,他們熱情的招待與問候,把我當做他們的親人一樣,其中有一位菲律賓孟嘉宗長的侄子康志堅宗長,有趣的是孟嘉宗長是我在菲律賓出差時,幫忙連繫他與淳菁宗姐及大陸宗親,他跟我們一樣祖先都是來自下尾社。此時有一位宗長把泛黃破碎的照片拿出來,原來是菲律賓孟嘉宗長拜託要找的人,由於玉超忘了帶相機,我就幫忙照相,並發電子郵件給孟嘉宗長的女兒。一條下尾溪,流入了海峽兩岸,更穿越了國界,最後在這個時空交會,維繫著我們大家共同的情感。
之後,我們再去找尋我們奇壯公,保佑涉險渡海來台拓墾謀生的紅祖公,進入瑤山宮時,就見到徐春發會長,在門口熱心迎接,經由他的口述,在南宋時期,窯山居民以燒窯製碗,又靠海近以補魚維生,但因有許多強盜,造成居民不安,此時由姓洪的來到當地窯山,供奉大德禪師(楊延德-楊五郎,南宋楊家將中的楊五郎,在五台山出家當和尚),由於大德禪師的神勇,讓居民能安居樂業,海上補魚時,能保佑平安,免於強盜搶奪及海難危險。由於是洪姓來開基,所以稱為洪祖公,供奉在窯山宮,現今將窯改成瑤,變成今日瑤山宮。徐會長也說這邊也有人稱為紅祖公,每年農歷八月八日為洪祖公的生日,東瑤村民一起慶祝,好不熱鬧。
瑤山宮目前供奉除了洪祖公外,還有宋代名醫保生大帝(吳夲)吳真人及三寶佛祖及如來佛。為當地東瑤、下尾、后埔社、烏石埔、西园、地頭、大芸、林地所信仰的中心且建造。而在光緒辛已年(西元1893) 重建瑤山宮的捐獻人石碑上,也刻著康氏仁字輩,可能是我們奇壯公父親-康仁義的兄弟。
圖6: 光緒辛已年(西元1893)重建瑤山宮的捐獻人石碑(可發現仁字輩的祖先)
在1953年解放初期,破除迷信將洪祖公燒毀,目前的洪祖公是根據長者的印象再仿製,唯妙唯肖像之前的本尊,然而之前本尊是戴和尚帽子,現今是現代神明帽子。我將嘉義義竹東過村的紅祖公照片,給長者蘇雪溪(以前護持瑤山宮)及長者陳牛龍(85歲),他們都是看過之前本尊,他們都說兩尊洪祖公/紅祖公非常像,唯一東過村的臉部已被香燻黑及沒戴和尚帽子,我猜帽子已兩百多年了,早就髒了、破了,我們後代祖孫可能丟了。
圖8:大陸洪祖公(1953年後根據長者印象再仿製,戴現代神明帽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