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義「大槺榔堡」的宗親
前些日子,宗親查詢其來台支派祖。資料僅知來台落腳「大槺榔堡」,其餘資料,在曾祖父時代家宅火災中完全燒毀,包括家族譜及祖先牌位。後世對曾祖父之前的記載完全不知。
經查,「大槺榔堡」係清朝時期的地名,大槺榔西堡轄下樸仔腳街、下竹圍庄、雙溪口庄、大槺榔庄、小槺榔庄;位置約今之朴子市的一部分。當前朴子市安福里、平和里、中正里、文化里、順天里、開元里、內厝里、博厚里(以上屬樸仔腳街),竹圍里(下竹圍)、大鄉里(大槺榔)、大葛里(大槺榔)、仁和里(小槺榔)。所以這位宗親應在大鄉里、大葛里、仁和里這三里尋根。
筆者曾試著將其曾祖父、祖父等名諱比對現有手上資料,並未能有進一歩的發現。目前僅知朴子有兩個康氏支派,分別是嘉慶年間泉州府晉江縣的康鍾灶及康德懷。
兩個支派派下並未加入康氏宗親會,在六十四年時曾加入族譜的建置,當時鍾灶公派下五代子孫康金火在朴子街上開設「康藥局」長達四十年時間,德懷公派下亦是人才輩出,六代子孫康羚猩經營新亞電器公司生產著名的新亞日光燈,其子康有燃是美國猶他州大學博士及教授。只是迄今未再與宗親會接軌,本會應派人探訪尋求宗親加入我們這個大家庭。
朴子開發的很早,始自明末顏思齊和鄭芝龍開墾時期。明朝天啟四年(1612年),顏思齊從笨港登陸,和鄭芝龍及其部下共同開墾十寨,「南勢竹庄」為第四寨,地名源於入墾聚落,擇在竹林叢茂盛之南方一帶,故稱「南勢竹庄」,今名南竹里。「龜仔港莊」為另一寨,今名順安里。
清初,樸仔腳原稱猴樹港街,僅有數間農舍及數株樸仔樹。樸仔樹下逐漸成為路人或居民休息乘涼的好地方。清康熙21年(1682年),閩人林馬從湄洲祖廟迎請媽祖至布袋嘴半月庄供祀,路經樸仔樹下休息。當地民眾聞訊參拜,並奉神意指示停駐此地,故在此樹下立廟稱為樸樹宮。清乾隆54年(1789年),樸樹宮奉令改為「配天宮」。
當地便以媽祖廟為中心,逐漸發展成市鎮,當地也改稱取名「樸仔腳」(「腳」是台語「下」的意思)。由於「樸仔腳」地名太俗,日據大正九年(民國九年)重新命名為「朴子」,「朴」與「樸」同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