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蘭頭城康家古厝
admin10 7 月, 2014文化
頭城是漢人在蘭陽平原建立的第一個據點,舊地名「頭圍」,被稱為「開蘭第一城」。1812年(清嘉慶18年)噶瑪蘭設廳,在頭圍設有縣丞,是當時噶瑪蘭地區人口最多,商業最繁華之處。頭圍市街與烏石港間有一水道相接,頭圍街道成為烏石港進出貨物的主要交易地點,這街道就是現在的和平街,通稱「頭城老街」。康氏宗親在這時候陸續移入頭城,頭城也是康氏宗親聚集人數較多的鄉鎮級行政區之一。
難能可貴的是,在頭城老街中有一處「康家古厝」,可說是台灣康氏的重要文化資產。
頭城市街的規劃與形成大約起於嘉慶21年,臨頭圍港,劃分街路地基,召民起店,繁榮市集。頭圍港十三連棟街屋為輸入輸出百業貨品躉售行郊,而有十三行之稱。
十三行街屋主要建材係由中國大陸各地回航船隻的壓倉石為屋基,木造屋身,前進三間構造為土磚承重牆架,牆厚達六十公分,開口部分則為厚重之木楣,為兩側及頂部支撐。街屋格局為「前店屋、後合院」。經過歲月洗禮,十三連棟街屋,大多改建或傾毀拆除僅存殘壁,其歷史意義及建築特色已不存,僅和平街140、142號二戶保存最為完整,為保留頭城過去的那段歷史,宜蘭縣政府2003年11月24日公告其為縣定古蹟,進行修護。2005年1月24日開工,同年12月16日修建完成。
而這兩戶的業主則係頭城赫赫有名康灩泉家族。康氏家族係在日據時期向人購得此屋作為居住,也因此稱為「頭城康家古厝」。修護之後,古厝仍作為康家住宅。